青建-欧洲杯线上买球

  四国“洋劳模”开启中国之旅

  “一到青岛,我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了,青岛真美,回国后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朋友们……”4月27日,阿尔及利亚工人克里姆在游览青岛的时候,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,这样形容他眼中的青岛。与他同行的还有9名不同肤色和头发的外国人,他们都是青建国际阿尔及利亚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阿分公司”)的一线工人。

  汉语成通用语言

  此次来青的10名“洋劳模”来自4个国家,分别是3位阿尔及利亚人,3位越南人,2位印度人和2位孟加拉国人。由于工作突出,阿分公司专门安排了这次免费的旅行。4月26日晚,他们抵达青岛,开启了他们的中国之旅。先是在小青岛看海,远望栈桥,合影留念;然后去小鱼山爬山,眺望前海一线;随后又前往奥帆中心,一览美丽的海滨风光。在遥远的阿尔及利亚为青岛企业工作,如今有机会来到青建集团的家乡一探究竟,这让他们十分兴奋。

  游玩中,记者惊讶地发现,在他们这个圈子里的通行语言不是国际上流行的英语,而是汉语,这些外国工人基本都会说汉语,尤其是34岁的阿尔及利亚籍员工克里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在阿分公司已经工作了1年多,主要负责当地员工的管理。由于熟知多国语言,他还会做一些与阿尔及利亚政府部门的协调、对接工作。“我会说法语、英语、西班牙语、德语、阿拉伯语,还有汉语”,他俏皮地一笑,“汉语是我跟中国工人学的,但是只会说不会写。”他们还特意跑到青岛本地人喜爱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购买纪念品,用汉语和老板饶有兴致地砍价。

  在一个箱包店,克里姆对一个箱子很有兴趣,负责接待的青建国际员工李红立帮他砍价砍到180元,克里姆自己上去和老板“死缠烂打”,真可谓“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”,最后以160元成交。老板跟李红立苦笑说,我这箱子从来没卖过这么低的价格,外国人砍价比中国人还厉害。

  最后,从商品市场出来时,人人都拎了一大包,最受他们欢迎的商品是旅行箱、衣服和小玩具。“这是送给我家人的,这是我自己的。”作为这次唯一的女性,娜希玛开心的向记者展示她购买的一大箱衣服和小玩具。“哇,中国的东西价格便宜,质量又好,在国内买不到”,克里姆兴奋的说。

  看到好工艺拍照来学习

  28日上午,他们还来到了青建集团的在建项目海尔·玫瑰兰亭工地参观。“青岛比我们那里繁华很多,高楼太多了,我们那里也有,但是很少。”克里姆告诉记者。

  在项目现场,来自孟加拉和越南的几位工人看到正在建设的高楼,却纷纷掏出了手机。“我在阿分公司干的是瓦工,这个工程质量非常很好,工艺比阿尔及利亚好很多。”越南工人阮文全赞叹不已,表示要拿手机拍下来回去继续学习。记者了解到,等今日结束青岛之行后,劳模代表团还将前往北京游览故宫和长城,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。

  此次带领劳模代表团来青的团长是今年55岁的王怀德,他是阿分公司审计部的一名员工,已经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了四年多。他告诉记者,截止目前,阿尔及利亚分公司共有劳务近3000人,其中,中方劳务1300余人,阿尔及利亚属地化员工750人,“第三国”劳务1020人(其中越南劳务670人、朝鲜劳务120人、孟加拉160、印度70人)。

  计件工资渐受工人欢迎

  “当地人找工作很困难,我们的福利待遇好,又按时发放工资,吸引了很多外国工人。”王怀德表示,外国员工和中国员工相比差异很大,因此在管理上,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新措施。比如,在工资的结算制度上,阿尔及利亚人和“第三国”人习惯按小时计工资,而中国员工普遍适用按件计费,“因此阿分公司也就针对此情况实行两种制度,对中国员工计件,对阿国及第三国家员工计时”,王怀德解释。不过,随着在阿分公司的时间增加,许多外国工人从最初的不愿意到后来积极要求实行计件。“通过计件制,有的越南工人砌砖由原来的每天200块左右提高到每天500块左右,工资最高的可拿到1400多美元/月。收入提高了,大家的积极性也就上去了。”

  青建阿分公司从2000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以来,已经走过了整整16个年头,在当地塑造了良好的口碑,承建了一系列国际工程,目前正有阿尔及利亚首都机场二期等22个项目在运行,这对在国外传承中国文化,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水平,以及改变人们对中国的看法起了重要作用。一名孟加拉籍员工侯赛因告诉记者,“自从在这里工作,我们家换了新家具,买了电视机,阿分公司带给我们的生活太多好处了。”


网站地图